在外卖、网购、跑腿服务、1小时送达的生鲜电商之后,“懒人经济”又生发出了新形态——摆在办公楼里,让你买饮料、买零食连楼门都不用迈出一步的“无人货架”。近日,无人便利“猩便利”获得1亿元天使融资。过去几个月间,不下30个项目入局,近20个无人便利项目获得融资,一时间,无人货架似乎成了“下一个共享自行车”行业一般广受资本追捧,甚至阿里、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
离开工位走出十多米,从冰箱里拿出一罐饮料,拿手机扫描二维码付款,最近一年,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不少企业的办公楼里慢慢的出现这样的自助式无人货架。没有摄像头、没有投币或付款后自动吐货的自动售货机,一个普通货架和一个贴在货架上的二维码,就撑起了一个无人货架的网点。
两年前,在参观了多家互联网公司,被一些企业为员工贴心提供零食并定期补货的这项“人性化”福利激发了灵感,媒体从业者胡勇成立领蛙,涉足办公室自助货架。两年后,O2O明星企业“回家吃饭”的两位前联合创始人创办办公室自助便利店“七只考拉”。果小美、每日优鲜便利购、哈米科技、猩便利……无人货架跑道上的参赛者越来越多。
不只是创业者,巨头也看中了办公室领地。京东旗下的京东到家悄然进军无人值守零售领域。阿里重金投资的饿了么也启动了无人货架项目“e点便利”。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研究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资本青睐,融资总额超25亿元。
一天8小时,在办公的地方这个场景中,相当一部分人每天待着的时间甚至比在家停留的时间还要长。随着懒人经济发展逐渐深入,办公室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创业者们视为近在咫尺的绝佳消费场景。此外,铺设便利、成本低廉,也为无人货架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了条件。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曾透露,一个普通的陈列货架,落地一个点位的初始成本在1000元左右。
虽然还是个新新事物,白领小凯公司办公楼里的无人货架公司,却已然换了三拨儿。“显然是被免费拿的人给吃走了啊。”他亲眼看到,一些同事从货架上取走了商品,却不知道应该扫码付费。“还需要给钱?难道不是公司给员工的福利吗?”有人这样说。
与大量共享经济项目一样,无人货架必须经受消费者素质与信任的严峻考验。据新闻媒体报道,无人货架项目“用点心吧”在铺设完成64个无人货架后,核对前端和后台数据时发现,货损率超过10%,货损最严重的甚至达到39%,有时后台显示货架上还有不少商品,补货人员去了却发现货架已经空空如也。
“想买的东西经常卖光,不想买的商品又在那里占着货架。”网络公司白领薛女士感叹,不少自助货架打着“智能零售”招牌,实际却一点也不智能。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无人货架对消费的人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消费距离更短、买东西更方便,但前提在于“想买的东西能买到”,否则很难绑住消费者的钱包和心。
国庆节前,无人便利货架“果小美”宣布与智能零售货柜“番茄便利”战略合并。热捧之下,无人货架还未经历全面厮杀就提前迎来了“合并期”。“这正说明了无人货架领域的竞争有多激烈。”李成东说。未来,面积体量有限的无人货架如何精准营销、提升用户黏性都存在难题。
除了这诸多挑战,有人甚至对无人货架纷纷瞄准办公室白领市场的“伪需求”存在疑虑。
“有时候加班到深夜去便利店,就是想享受一下把东西拿给店员扫码结账,店员有时会问你要不要加几元换购一个当天打折的饭团。这很温暖,无人的购买过程太冰凉。”一位便利店消费者感叹。
另一些白领则和记者说,办公时间去楼下便利店买东西,有时并不仅仅是为了购物,还为了结伴下楼散散步、谈个心。近日,一些曾被热捧的共享项目陆续出现倒闭现象,相比于为用户解决真正的需求痛点,在资本助推下被放大的“伪需求”成为这些项目发展受困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