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 (记者 张希)工人数量历史峰值曾达到1.8万人的手机显示屏工厂,如今只需4000多人;医疗器械公司产量比五年前提升了4倍,人员数量却没有变化……2019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前夕,南京市级媒体采访团来到江宁区探营,发现这里用“智慧”二字推动制造业进行着一场关于产能和用工的奇妙 “乘除法”。
南京群志光电有限公司是江宁开发区一家手机面板生产企业,拥有“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称号,客户包括华为、亚马逊、OPPO等。记者上一次造访该公司是五年前,缺人,此公司HR当时最头疼的问题,每个月的招聘需求以千为单位。而如今,再次走进此公司,车间还是那个车间,里面的场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记者走进手机显示屏制造车间,只见流水线在“智慧大脑”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切割、贴片、点浇、焊接……没有操作工,只有星星点点几个技术人员靠墙而立,当机器报警,他们才会走过去点点屏幕,处理一下不正常的情况。没错,过去培训一天就能上岗的简单操作工,如今已变成技术上的含金量更高的流水线督查员。HR的招聘方向都变了,过去喜欢细心、坐得住的女孩,而现在更爱“对机器更有感觉”的男生。
在南京群志光电公司CEO徐世贤脑海中,这些变化源自于公司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投入。这些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引发的生产革命,最终凝聚成了一串串激动人心的数字:公司员工历史峰值曾达到1.8万人。2017年8月,在职员工6288人,月产能350万片;2019年8月,在职员工4810人,月产能410万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人海战术”,还提升了产能和质量。
相似的一幕出现也在迈瑞医疗南京智能工厂生产车间,这里有国内最大的血球软瓶试剂生产线多个传感器会实时将制造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传输到后台,每分钟传输的数据量达到十万级。深圳总部负责人可以轻松利用互联网,随时查看南京工厂的运作情况,每一个小细节都可以反向追溯。
打包车间把机器人用到了极致,有专门的机器手负责开纸箱、贴胶带、系打包带、码垛……血球试剂从罐装封箱到入库大概只需要5分钟。“因为智能制造技术,2014年投产至今我们的产量增长了4倍,人员却没有变化。”迈瑞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朱贯中很感慨。
眼下,迈瑞医疗还在积极地推进新一轮仓储自动化项目。他们畅想,未来包装好的产品箱,通过流水线可以直接从车间进入地下仓库储存,全程机器操作,仓库连灯都不需要开。
智能制造改造,给产业链上下游公司能够带来了商机。南京的仓储物流公司,在这轮风口上迅速转型成长。江宁区的南京音飞货架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传统货架生产企业,而如今,它变成智能仓储公司,还成了不少制造企业的“合伙人”。
时光穿梭到5年前,仓库搬运曾是最辛苦的工种,手搬肩扛,汗流浃背。若遇上“双11”这种大促销,为了找货,工人一天得走30公里。而如今在音飞货架的智慧展示区,顶天立地的货架上,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穿梭车在轨道上灵活的奔跑、拐弯,它们捡起货物,爬上爬下,迅速把商品送到捡货人手中。从“人找货”变成“货找人”,穿梭机、AGV机器人娴熟的打配合,构建了全新仓储物流场景。
音飞创始人、董事长金跃跃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带给了仓储企业腾飞的机遇。一方面,仓储企业自主研发新设备,另一方面也创新手段,帮助中小企业做智能仓储改造。“我们得知,有的企业资金有限,投不起智慧仓储项目,没关系,我们当他们的合伙人’。我们公司出钱为他们车间建智慧仓储项目,建成后他们按照使用量付费。不少企业已经和我们成为合作伙伴,换一种思维,南京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子将走得加快。”
记者了解到,江宁是我市制造业高地,仅江宁区的江宁开发区一个园区,就聚集着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15家、南京市智能工厂14家,是南京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杆示范”单位最密集的园区。一批批传统车间争先恐后升级为智能车间,做出了一道道——人工减少、产能提升的 “乘除法”,也跳出了南京高水平发展的精彩舞步。